2015年6月2日上午,应理论有机化学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化学化工学院邀请,国家纳米科学中心丁黎明研究员在化工楼三楼学术报告厅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第三代太阳电池” 的精彩学术报告。报告会由理论有机化学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唐子龙教授主持,理论有机化学与功能分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科研人员、裴勇博士、邓泽平博士、湘潭大学部分师生、化学化工学院部分老师和研究生听取了报告。
首先,唐子龙主任致辞,对丁黎明研究员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介绍了他的工作背景和学术成就。随后,丁研究员结合其最新研究工作进展,精彩地讲述了其课题组围绕太阳电池研究的五个突破:发明新的稠体环受体单位、研制富勒烯受体、研制富勒烯高吸光材料、发明新方法改善钙钛矿结晶和形貌、发明集成电池,并详细地介绍了其课题组设计合成的一种新型稠环内酰胺受体单元TPTI,该高分子使我国有机太阳电池新给体材料进入国际明星给体材料行列。随后,丁研究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和讨论。
丁研究员的报告内容丰富,其幽默风趣、深入浅出的讲授方式赢得了在场师生的热烈掌声。这次报告会让在场的师生受益匪浅,开拓了师生的学术视野和科研思路,激发了师生对学术研究的热情。
丁黎明:男,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获得者。1993年获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科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中国科技大学高分子科学博士学位。先后在瑞典Linköping大学,斯德哥尔摩大学,美国麻省大学Amherst分校(美国国家高分子研究中心),美国Wright-Patterson空军基地,美国Argonne国家实验室从事研究工作。合作过的教授有: Olle Inganäs(院士), Frank Karasz(院士),Tom Russell(院士),董绍俊(院士)等。曾在全球最大聚合物太阳电池公司Konarka总部工作,为资深科学家。2010年加入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被聘为 “百人计划” 研究员。目前研究方向是有机太阳电池,钙钛矿太阳电池,包括设计合成高性能共轭高分子(小分子)给体材料,高LUMO富勒烯受体材料,共轭高分子(小分子)受体材料,电荷传输材料,OFET材料。在国际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70篇。主持项目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中科院“百人计划”择优项、苏州佳宏光电有限公司合作项目、广东联合基金重点项目。
}